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王若嘉 记者赵晓妮
1月16日上午9点45分,在中国气象局综合楼503室,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的理论知识、业务规范考试 现场,参赛选手们心无旁骛,奋笔疾书。他们不知道,就在不远处的509室,培训中心的考务人员也在紧张地忙碌中。昨天历史个例天气预报的考试成绩已经出 炉,她们正是要将这些分数,录入考务系统。技能竞赛究竟花落谁家,似乎有了一丝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气息;谁又会是最终的优胜者,却还需待“打擂”选手的最后 全力一击。
时间走过正午,预报理由阅卷组组长林良勋在休息间隙接受了采访,和很多首席预报员一样,林良勋有着从 容严谨的表述,而这一次,又多了一丝欣然。“在历史个例天气预报考试中,今年我负责文字描述部分的评卷,包括预报理由、天气系统的识别等,从阅卷情况看, 分数会比往年略微降一些。”片刻停顿,林良勋说:“但从卷面内容看,我们预报员的整体素质没有下降,而是一直在提高。”
“本届竞赛历史个例天气预报考试做了改革,过去考两个‘典型灾害性天气’,今年改为一个‘一般性天 气’一个‘典型灾害性天气’;4个单站天气预报从基本站扩大到一般站,关注预报理由和预报依据的把握,考查一个预报员能真正灵活运用的东西,所以很多考试 重点不是临时集训可以完成的,我们希望选拔出的预报员拥有知识面更广、预报技能更全面。”林良勋解释道:“改革后的试题难度增加,大家还没有适应,分数低 一些可以理解,即使如此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预报员,靠着平时扎实的积累,仍然做出了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回答,所以可以负责地说是我们预报员的整体素质没 有降。”
“历史个例我们准备了很多,但这次考试题目都没有见过,感觉比准备的变难了,很多靠临场数值分析,更 注重考查平时的分析预报能力。”一位选手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通过这次考试,启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一般性还是典型灾害天气,都要多留意对天气过程分门别 类的分析、总结、归纳,多做经验累积。”
正如林良勋所说,在日常工作中,天气预报员面对的不只有重大的灾害性天气,还有稳健的一般性天气,它们共同造就了区域天气的气候特点,希望预报员们能明白,天气的准确预报,死记硬背就走错了方向。
地址: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联系:CMATCEDU@CMA.GOV.CN 邮编:100081
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03206 | 京ICP证15008089号-1
版权所有: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